• 产品与服务矩阵
  • 资源中心
  • 关于我们

数据说|济青,两座“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如何发力?

大众日报 2022-08-26 1.4W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数字经济呼啸而来,对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而言,正是不容错失的新“风口”。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数字经济呼啸而来,对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而言,正是不容错失的新“风口”。


日前,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从部分可量化的指标入手,联合易观分析对近40万条公开数据进行算法模拟,发布2022年山东16市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指数榜单,从一个剖面对16市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的表现予以直观展现。


在其中,我们发现,刚刚跻身2021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的济青,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实力,尽管发展路径不尽相同,却双双成为山东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榜单设置的5个可量化指标中,济南3项居首,2项列第二位。


济南,是全国第二个、山东唯一的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这一系列国字号头衔是济南数字经济发展实力的外化表现,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气所在。


分析济南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着眼高端、着力创新最值得称道。济南积极培育新动能,建成覆盖16市的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并开通济南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施集成电路突破计划,推进量子通信“齐鲁干线”、超导量子技术处理器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目前,济南已经逐渐形成了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制造两大优势产业。2021年,济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名,规模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规模总量、创新平台、资质资格、重点企业、优秀产品等10项关键指标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


济南的数字产业化已渐成势,目前共获批9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雁阵形”集群集群、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4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499个,249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名单,均居全省首位。


2021年,济南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的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居全省第一。



与济南不同,从经济体量和产业规模上来看,青岛的传统产业具有绝对优势,制造业应用场景丰富,因而数字化发展更加强调制造业应用场景的赋能升级。


在联合国划分的41个工业门类中,青岛拥有其中39个工业门类。而青岛也不负这一优势,2015年起便着手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2019年又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脚步扎实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强势跃进。


2021年7月,青岛市正式上线全国首个政企共建、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工赋青岛”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发力点,为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改造服务和政务服务。截至2021年底,“工赋青岛”平台累计注册企业数3.3万家,链接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7家。


在工业互联网这一世界产业“无人区”,青岛有着坚定的探路者和成效卓越的先行者。其中,卡奥斯作为首家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目前已聚集3.5亿用户和400万家生态资源,连接各类智能终端3000多万台,上线工业app超过10000个。2021年,卡奥斯赋能青岛3561家企业平均提效30%,新增工业产值达210亿元。一篇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宏大乐章正在青岛奏响。


不止工业,青岛在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同时,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城市发展、治理、运行效能整体提升。目前,海信的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复制到全国150多个城市。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青岛位居全国第6位。


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好!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济南、青岛在两方面均强力推进,但又各有侧重。客观来讲,因产业数字化水平更难用可量化指标衡量,着重侧重可量化指标的本次榜单所形成的数字经济活跃度指标向数字产业化产生了一定倾斜,所以从结果看,济南略胜一筹。


在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上,青岛、济南均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但因指标设置有所不同,青岛位列济南前一位。


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山东数字经济逐渐形成了济南、青岛“双核驱动”,其余地市“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但是,毋庸讳言,当下济南、青岛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相比,仍存一定差距。现阶段,要做的是着眼全国,对标一线,进一步优势挖潜、短板补足,以图更大跨越;同时,以其自身发展路径对省内各市形成引领,各市可立足自身,吸收济、青发展先进经验,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做到不掉队且有所突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